2012-10-14

三大假設

目前本部落有三大假設 ,作為論述的基礎,是分述如下:
  1. 漢語是古代眾多方言的混合,至少有三大語系,南亞、突厥、侗台(我認為藏緬跟漢語無關)。混合的時間從史前時代(甲骨文之前)就開始,一直到目前為止還在進行中。漢語混合成一個方言連續體,各地方言因為語言接觸而同化。因為中國長期統一,所以有助於通語的產生並擴大影響力。但是由於文字屬於非拼音系統,所以通語常只有固定的形式(字形),卻沒有統一的發音,這些就是所謂的白讀。另外由於長期中央集權,所以首都或各省會的發音會影響到各地方言,這些發音都很接近,形成所謂的文讀。另外還有各地特殊的詞彙,其他地區都沒有同源詞。因此一個漢語方言包含至少三層,白讀、文讀、地方詞彙。這些各地方言的詞彙交互作用,形成非常複雜的漢語方言體系。
  2. 漢語方言由於交互作用,所以字形語音語意甚至詞彙都會發生變化。各地方言都有自己的漢字,這些文字會互相競爭,所以有些會保留,有些會被別的方言字形取代而消失。各地方言每個同源詞都有自己的發音,這些發音會互相競爭,所以有些會保留(所謂白讀),有些會被別的方言發音取代(所謂文讀)而消失(白讀消失)。各地方言每個同源詞都有自己的語意,這些語意會互相競爭,所以有些會保留,有些會被別的方言語意取代而消失。各地方言每個語意都有自己的詞彙,這些詞彙會互相競爭,所以有些會保留,有些會被別的方言詞彙取代而消失,甚至是由共同詞彙產生新的語意來填補空缺。最後這兩項可能性最容易為人所忽略,即語意和詞彙的變化,研究漢語千萬不能忘記。
  3. 語意和詞彙會發生變化,所以研究同源詞的最好方法就是韻書。目前幾乎所有漢語學者都忽視這點,常從諧聲字找同源詞和擬古音。語意會發生改變,所以認為語意和藏緬語一樣的詞彙就是同源詞是非常危險的。結果就造成漢語和藏緬語的同源詞的語音對應幾乎毫無規則可循,這是我認為漢語和藏緬語無關的最根本原因。先從韻書找出語音相近的同源詞,再從這些漢語的同源詞找出其他語系的同源詞,並要注意漢語的語意往往變化非常劇烈。雖然語意差異比較大,但是會得到一定的語音對應規則,這顯然是比較可靠的研究方法。
討論:這篇文章我給五顆星。它指出本部落格的三大假設,第二假設由第一假設而來,第三假設由第二假設而來,所以第一假設是最根本的,也是本部落格一再強調的。認為漢語是從藏緬語分裂而來是目前漢語研究最大的迷思,應該要懸崖勒馬才是。本篇提出最基礎的假設,所以給五顆星是必要的。

沒有留言: